把我的兒子還給我

時間:2012-05-22 14:12   來源:錢江晚報

  4年前的5月12日,強震襲來,山河顫栗,滿目瘡痍,舉國悲痛……綿陽民族初級中學也未能幸免,在地震中損毀。

  兩年前的5月21日,《四川日報》報道說,匯聚香港各界人士愛心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教學綜合樓舉行落成典禮;而該校已于3月份投入使用。新校名冠以“紫荊”,是為了銘記香港同胞的一片愛心。香港援建紫荊民族中學的資金有兩個來源:香港政府撥款200萬元港幣,教育界捐獻200萬元港幣,以及當?shù)赝度氲闹亟ㄙY金256萬元。

  昨天,5月21日,《西部商報》報道說,紫荊民族中學現(xiàn)已被拆毀,校址上將建造一個豪華式商住綜合工程,是大連萬達商業(yè)地產(chǎn)承建的一個名為涪城萬達廣場的建筑。據(jù)悉,綿陽市已斥資七千萬元人民幣,另外擇地建設全新的紫荊民族中學,學校建成后,作為港方援建的災后重建項目性質(zhì)不變,校名不變。

  拆掉一個耗資600多萬的學校一點也不心疼,投入七千萬元人民幣再建一個新學校一點也不困難——綿陽方面怎么就那么闊綽呢?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錢太多,多到花不完,可以隨便花;二是錢不是自己的,拆掉的學校,大半是別人送的;騰出地皮建豪華式商住綜合工程,又可以大賺一筆。

  但是,香港發(fā)展局已在向綿陽追索有關(guān)撥款。為什么他們不認可、不接受斥資七千萬元的新學校的援建名義呢?難道七千萬元人民幣不是比200萬元港幣更值錢,因而也更有面子嗎?這樣理解不知對不對:紫荊民族中學,對香港方面來說,好像是親生兒子,是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的;現(xiàn)在綿陽方面把另一個陌生孩子領到他們面前,說這個孩子比你自己的兒子還會掙錢,你就拿他當親生兒子吧。

  這么說,是綿陽方面很荒唐?也不是,綿陽方面也很正常,紫荊民族中學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或者說,他們不把紫荊民族中學當親生兒子,自然不像香港方面那樣有感情。無論是紫荊民族中學,還是遷建的新學校,還有那個在建的豪華式商住綜合工程,在綿陽當?shù)卣劾,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一堆建筑物,唯一的區(qū)別是哪一塊地皮、哪一個項目更值錢。

  這樣說是不是冤枉了綿陽方面呢?綿陽方面給出的遷建理由,一是“原校園狹小,學校教育教學無法正常開展”,那就要問當初的設計建設是不是太草率了?另一個理由是“相鄰的綿陽師范學院西校區(qū)因發(fā)展需要已實施搬遷,使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借用的綿陽師范學院西校區(qū)運動場和浴室等教學和生活設施喪失”,那么綿陽師范騰出的地方不正好可以建設運動場和浴室等設施嗎?“校園狹小”的問題不是解決了嗎?報道還提及,“綿陽重建工程展開之后,地方當局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該址屬于另一個學校,而該地皮后來亦轉(zhuǎn)售予一個地產(chǎn)開發(fā)商!笔褂镁杩罱ㄐ,連地塊都弄錯,是不是太漫不經(jīng)心了?這樣使用捐款,只能讓人感到寒心。

  綿陽方面以為香港方面會愿意“換兒子”,只能說明他們無視——至少是漠視——捐贈者的感情,也無視接受捐贈的民眾的感情。月初去了一趟四川,在旅行途中,導游小劉給我們介紹了地震災區(qū)重建的情況。她說,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她作為志愿者到災區(qū)參加救災,目睹了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切身感受過受災民眾的痛苦,所以,全國人民對震區(qū)人民的無私愛心讓她特別感動,每次接待各地游客時,他都感到特別親切。我想,小劉如果讀到紫荊民族中學被拆毀的報道,也會感到受傷害的。

編輯:張潔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