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兩岸媒體人在晉祠采風(fēng)(中國臺灣網(wǎng)發(fā))
感受三晉風(fēng)韻,品讀錦繡太原。
這是兩岸青年的一次奇妙遇見,也是一場暢快重逢,是回溯歷史、面向未來的文化之旅,更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深致敬。
“尋根”二字,恰似一把開啟文明寶庫的金鑰匙,指引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寶藏源頭。悠悠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脈傳承,讓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自信鑿鑿有據(jù)。
當(dāng)上午炙熱的陽光透過對越坊的雕花,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語文課本上的《晉祠》,此刻熠熠生輝。歷史不再僅是紙頁間的鉛字,也是雨絲浸潤的青苔、石縫間流淌的清泉、古柏虬枝上的春秋。中華文明的博大,就藏在這座古老晉祠的一磚一瓦之間,藏在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生活記憶里。
一座座博物館,連接著一座城市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從晉陽古城遺址文化堆積層,考古追溯到璀璨的北齊盛唐,太原博物館以文物為筆,勾勒出太原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錦繡長卷。
兩岸媒體人一行,于夜色中漫步在榆次古城,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是一處旅游景點,也是一本活著的教科書本。沿街店鋪斗拱承托,小巷深處灰磚石雕。青石板路面鋪設(shè),十字街格局清晰,無論是建筑藝術(shù)還是自然風(fēng)光,引來臺灣媒體記者的嘖嘖稱奇。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民進(jìn)黨當(dāng)局惡意篡改歷史教材、妄圖切斷文化根脈,企圖借新編教材渲染販賣荒謬論調(diào),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是蠱惑人心的毒藥,是喪心病狂的數(shù)典忘祖。每一處謬誤兼有其險惡圖謀,每一次妄言都暴露其卑劣本質(zhì)。如果教材抗議有喊聲,那一定會是震耳欲聾。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歸屬,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血濃于水的親情不會變,共同的歷史文化不會變。尋根溯源,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過中國節(jié)、拜中國神,深刻的文化連結(jié)歷久彌堅。兩岸青年要團(tuán)結(jié)奮進(jìn)、攜手打拼,積極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fā)展中來,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匯聚青春力量、彰顯青年擔(dān)當(dāng)。(文/鐘廣勝)
[責(zé)任編輯:匡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