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節(jié)儉”應有度,“豪飲”不可取

2018年03月20日 14: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3月14日上午七點半左右,蘇州高鐵北站,一名中年女子拎著一大桶散裝米酒進入候車室,安檢人員見狀將其攔下并告知這種散裝酒是不能帶上高鐵的。女子可能是心有不甘,不愿意將酒浪費,竟當場旋開蓋子抱起桶開喝。(環(huán)球網(wǎng) 3月19日)

  看到這一幕,想必不少人第一時間會聯(lián)想到《人在囧途》寶強在機場喝牛奶的一幕。但大媽這次喝的是酒,著實把看客雷倒一片,紛紛稱贊大媽勤儉持家,好酒量?此苹恼Q不經(jīng)的背后也著實讓大家為當事人捏了把汗。

  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對于人身體傷害極大,如果人體血液中酒精含量飆升,極易造成休克和器官衰竭,嚴重可致人死亡。旅行在外,一個人大量飲酒,多多少少會導致頭腦眩暈和意識模糊。一旦遇到小偷小摸,毫無防范意識的情況下必然造成財產(chǎn)損失?梢哉f“車站豪飲”的處事方式,不僅幼稚更是對自己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的不負責,如此“勤儉”,絕不可取。

  其次,乘坐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外出,攜帶散酒帶來極大安全隱患。眾所周知,無論是飛機還是高鐵的艙內座椅,都由高纖布制成,雖然耐臟卻不防火。而散裝酒因其瓶口沒有機器密封,搬運行李上下顛簸,極易灑落。倘若遇到哪位“老煙槍”兜里的火機走火,引發(fā)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就算飲酒者確實海量,而高鐵車廂運行中長時間封閉,一身酒氣難免其他乘客抱怨!俺耘菝姹粦弧本褪亲詈玫睦,由此引發(fā)的輿論風波,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那如何杜絕,讓車站豪飲的“鬧劇”不再發(fā)生?關鍵在于正確引導和提升自身修養(yǎng)。在外出時多關注鐵路或機場的廣播,對于違禁品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多長個心眼就能少一分“囧態(tài)”。同時,鐵路部門在遇到攜帶散裝液體類似事件時,也應耐心幫助旅客通知其親友帶回,倘若下次攜帶的是煤油等液體,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一飲而盡”吧?

  作為旅客,我們也應提升自身安全意識。充分認識到醉酒對于身體的嚴重危害和給他人帶來的負面影響,爭做文明旅客,而非一說就惱的“巨嬰”。(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孫思可)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wǎng)動態(tài)|轉載申請|聯(lián)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